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南昌市商务局2016年工作安排
来源:  发布日期: 2016-09-26  访问量: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南昌市商务工作成绩回顾、形势分析和思路打算
 
      南昌商务工作带着出色的成绩、载着丰硕的成果告别了2015年,告别了“十二五”,留下的是南昌商务人拼搏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是充满希望的五年。展望未来,南昌商务人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抢抓机遇,再接再厉,不懈努力,谱写南昌商务发展的新篇章。
      一、全市商务工作回顾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提升之年。这一年,南昌商务系统按照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的总体任务要求,围绕打造全省核心增长极的目标,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开拓新市场、培育新热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商务领域改革,突出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稳中求进,全市商务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2015年全市商务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
      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增速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总量达到1662.9亿元,占全省的28.2%,实现较快增长;外贸出口增长3.08%,实现532.67亿元,占全省的25.9%,实现逆境突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1%,总量完成14587.39亿元,占全省的34.5%,实现功能集聚;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80亿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实现跨越发展。全市各项主要商务指标总量均位居各设区市之首。
     (二)“十二五”全市商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回顾过去5年,南昌商务发展成绩喜人,各项主要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在全省的首位度逐年提升,核心增长极作用逐年显现。“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8%,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6.3%,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4%。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项主要商务指标总量快速增加,2010年至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64.9亿元增加到1662.9亿元,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由70亿元(2012年)增加到1080亿元,外贸出口额由250亿元增加到532.67亿元,社会物流总额由7562亿元增加到14587.39亿元。
    (三)2015年全市商务工作“十大”成效
      1、扩大城乡消费,促进消费升级
      2015年,我市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消费市场疲软的影响,努力扩大城乡消费,积极引导个性化、品牌化、服务型消费,更新消费观念,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有节靠节”、“无节造节”,频频推出节庆促销活动,重点开展了“南昌市第一届‘福满洪城’购物消费节”等一系列新型促消费活动,融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元素,通过线上购物优惠、线下传统商贸促销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各项促销活动。同时举办了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南昌美食节等一批会展活动,有力推动了城乡消费。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2.5%,超过全国1.8个百分点,超过全省1.1个百分点,实现了较快增长。
      2、科学规划布局,实现产业集聚
      按照商业和物流业规划要求,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我市电子商务产业集群、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南昌肉联冷冻冷藏肉品交易集群、青山湖纺织服装出口产业集群、安义县铝型材交易集群、红谷滩高端金融商务集群、进贤县农村电商集群、南昌县现代商贸千亿产业集群、桑海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建区汽车流通产业集群等10个商贸产业集群建设。同时,结合南昌市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南昌市城市配送物流产业集群、向塘综合物流产业集群、临空物流产业集群、电商物流产业集群、汽车物流产业集群、保税物流产业集群、冷链物流产业集群、高新物流产业集群等8个物流产业集群建设,其中向塘综合物流产业集群被省商务厅列为全省重点物流产业集群,位居全省物流产业集群之首。
      3、推进电商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按照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建设要求,启动《南昌市2016-2020年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出台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依托实体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布局电商产业,推进高新区信息产业等七大电商产业集群和新建区等十个电商基地建设。积极推动电商入园入区入楼,全力打造电商产业集聚优势。全市电子商务正向全产业链逐步渗透,实体与虚拟市场正加速融合。目前全市具有省级电子商务基地7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7家,共有电商产业园13个,年交易额在千万元以上的电商企业286家,跨境电商免税店4个,2015年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4、优化民生工程,实现便民利民
      一是不断提升农贸市场品质。按照显特色、上档次、强管理、优环境的要求,基本完成全市城区71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全市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特色彰显,环境优美,温馨和谐。全面提升城乡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市民购物环境;二是全面推进社区便利店建设。制定下发全市城区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出台相应的建设标准、资金管理办法,确定5家承建企业。在此基础上,抓住新城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的机遇,科学布局建设120家社区连锁便利店。加载完善多项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新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优化老社区商业结构布局,不断提升社区商业发展水平。
      5、打造品牌特色,增强辐射功能
      一是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2015年,东湖区胜利路步行街、西湖区绳金塔特色商业街区(一期)、东湖区蓝海梦芭休闲旅游美食广场夜市、红谷滩新区红谷后街、高新区南昌绿地婚庆文化特色商业街已完工开业,青山湖区何兴南昌街、新建区幸福北路特色餐饮小吃街、青云谱区广州路精品特色商业街夜市正在规划建设中。西湖区绳金塔特色商业街区、青云谱区利民路商业街成功申报为省级特色商业街。目前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商业街数量分别达到1条、10条和12条;二是推进老字号培育。采取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办法,发展一批体制新、机制活、特色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老字号企业,增强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2015年,我市阳光乳业、真真照相馆等7家企业品牌被评定为省级老字号品牌,稻香园、草珊瑚等4家企业品牌被评定为市级老字号品牌。目前全市中华老字号、省级老字号、市级老字号数量分别达到3个、9个和23个。
      6、拓展对外贸易,转变发展方式
      出台外贸出口扶持政策,修订全市《市级外贸发展扶持资金》,促进外贸企业做大做强。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突破口,加快培育1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5个省级出口基地,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以推进新型贸易方式为手段,努力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打造“一干通”平台为全省外贸综合服务示范平台,为中小外贸企业解决通关难、融资难、退税难等相关问题。积极创新参展模式,由政府统一出资为企业特装摊位,以“南昌针织服装--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品牌形象亮相,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参展形象。全市全年共组织600多家企业参加50多个境内外展会,外贸出口实现增长3.08%。
      7、突出服务外包,展现示范作用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进服务外包,举办“南昌市第三届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招聘大会”,首创“江西省CG服务外包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着力提升南昌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2015年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20家,增长20%;接包执行金额11亿美元,增长10%,其中,离岸接包执行金额2.5亿美元,增长11%。江西汇天等6家企业入选2015年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100强,南昌先锋服务外包培训学校等3家培训机构被评为全国优秀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江西省科学院科技园、南昌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南昌市被商务部研究院授予“中国服务外包中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南昌市商务局被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授予“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突出贡献奖”,成功跃入国家服务外包试点城市的中游行列。
      8、提升物流功能,降低物流成本
       按照策应“一带一路”倡议,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要求,提升物流业的产业支撑功能和区域辐射功能。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将向塘片区逐步打造成中部地区物流枢纽,形成物流产业集散地。培育江铃集团实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展翼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江西赣银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四家4A级物流企业和南昌铁路局一家5A级物流企业,目前全市获得3A级以上(含3A级)物流企业17家。南昌第四方物流公共交易服务平台——“中国尧泰物流团购平台”,目前已具有全国近7000条专线会员物流企业。加快推进医药、汽车、保税、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重点专业物流发展,以我市入选省级城市配送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南昌市城市配送试点项目。
      9、聚焦示范建设,推动“两创”升级
      一是推进商贸企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了新洪城大市场、绳金塔特色商业街、胜利路步行街、华南城电商基地、安商义人电商产业园等一批商贸企业集聚区建设;二是加强对小微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发挥南昌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针对不同业态、规模和类型的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分别开展融资担保、科技应用、人才培训等多项服务,服务功能逐渐拓展,服务水平逐渐提升。同时加大对新服务机构的引进力度,在原有的15个服务工作站(点)基础上新增设了7个服务工作站(点),新增加服务机构10家,目前服务机构共有50家;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措施。目前已制定《南昌市商贸企业集聚区认定补助和运行奖励办法》和《南昌市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补助和运行奖励办法》。
      10、加强执法监督,转变市场秩序
      加快推进全市商务领域综合执法试点改革,商务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不断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二手车、成品油、典当等行业管理措施,行业发展规范健康有序。全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并下发了《南昌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市场监管更加科学。进一步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案件数346件,办结案件273件,在2015年全省“双打”绩效考核中,我市名列前茅,获得满分,流通市场进一步净化。深入推进零售商违规向供应商收费和单用途预付卡违规发放整治工作,零售企业的收费行为和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流通市场秩序不断好转。
      二、全市商务形势分析
      全市商务工作要在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认清一个形势,把握三个方面:
      1、认清一个形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未来五年,是充满挑战的五年,但更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五年,这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明显的特征是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然过程。新常态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是速度换挡、产业升级、动力转换。
­­      ——速度换挡,对全市商务工作的要求是稳定增长、调整结构。目前,我市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市商务经济要在主要指标增长保持合理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快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提升商务领域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产业升级,对全市商务工作的要求是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目前,我市经济正处在服务业换挡升级的重要时期,全市商务工作要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期,清除制约市场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加强法治商务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推进商务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发展模式和业态模式,促进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动力转换,对全市商务工作的要求是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高度重视消费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把消费培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新活力。坚持新消费引领,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促进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
      2、把握三个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消费的引领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南昌打造成为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虽然目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消费市场疲软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并且具有三个非常有利的方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消费的引领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在出台《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把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将消费作为现阶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了促进流通产业发展和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需求侧结构改革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南昌打造成为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进入“十三五”时期,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进入换挡提升的阶段,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支持南昌加大政府性资源的配置力度,引导市场性资源向南昌集聚,使更多的项目、资金和平台向南昌倾斜。在商务领域,南昌市被确定为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省级物流城市配送试点城市,下一步还有望成为全国物流标准化工作试点城市、省级内贸流通改革试点城市,南昌将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得全省的力量促进商务事业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站在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高度,围绕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的总体任务要求,全面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优结构强产业思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提质提速。流通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随着大九龙湖新区、朝阳新城、象湖新城等新区的规划建设,以及地铁1号线开通商业中心功能的提升、新建县撤县设区的实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三、全市商务发展思路
    (一)“十三五”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四个强起来”和全市“二十字”工作任务要求,树立创新、生态、和谐、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消费拉动、项目推动及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商务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运行质量,加快提升竞争能力,促进消费升级、流通增效、外贸提质、区域聚焦,全力打造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扎实推进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突出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商务经济转型发展,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扩大出口的促进作用,推进商务领域区域合作、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商务经济的贡献和在全省的首位度。
      (1)商务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等主要商务指标总量牢牢占据全省首位,并不断提高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8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825亿元,年均增长3%,其中出口总额达到588亿元,年均增长2%;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37%以上。
      (2)区域性消费中心基本建成。全面提升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八一广场中山路市级商业中心能级,推进新区商贸业快速发展。引进培育大型龙头商贸企业,建设大型商贸综合体,丰富和完善商业业态,推进商业品牌发展,不断开拓市场,扩大消费规模,提升商业辐射力。
      (3)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大幅提高,服务、技术、品牌、中高端产品的出口比例较快提升,城乡区域商务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4)民生实事惠及广大市民。全市具备改造条件的农贸市场全部进行升级改造,社区连锁便利店融合O2O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体系,加快推进商业街、夜市区域布局建设,构建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市场体系。
      3、重大措施
      (1)突出增强消费拉动作用。积极引进培育消费龙头企业,合理布局建设商业网点设施,着力优化消费环境。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趋势,着力推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时尚方向转变,把消费潜力转化为发展新动力。
      (2)加快培育出口竞争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结合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入实施优进优出战略,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兴业态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出口比例。重点实施出口产品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提升工程,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3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推进城市群智能物流网络建设,打造物流公共信息一体化平台。加快构建“双枢纽、三组团、多园区”的物流总体格局,重点将向塘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物流枢纽。推进医药、汽车、保税、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重点产业物流集群发展,城市集中配送率达70%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落实全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全面构建“1+7+10”电商产业新格局,打造一个全市核心电商集聚区,七个电商产业集群,十个电商基地。电子商务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我市产业政策有效、配套体系健全、管理体制高效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十三五”期间,培养10000名服务外包人才,做精保障;引进10家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做大增量;培育50家专业程度高的专精特新服务外包企业,做优存量;建设10个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优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园区,做足冲量。到2020年,全市服务外包产业离岸在岸市场协调发展,规模显著扩大,结构显著优化,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推动我市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
      (4)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着力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庭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推进传统服务业在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中向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发展。顺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口老龄化等新趋势,重点发展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继续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改造、统一验收”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全市城区具备改造条件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任务,同时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加强管理,创建不少于30%数量的星级农贸市场。
      ——全面推进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推进新城区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提升老城区社区连锁便利店功能。将实体店与网购平台结合起来,加载更多便民利民服务功能,提升城市便利化程度,服务市民生活工作需要。
       ——加快推动特色商业街和夜市打造。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再提升打造15条商、旅、文结合的特色商业街,同时在出精品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特色商业街,不断增强城市聚集功能,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
      (5)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探索在内贸流通领域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行业监管和综合执法相衔接,营造法制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商务诚信体系,建立商务诚信平台。积极开展“双打”工作,围绕重点领域继续开展集中整治。
      (二)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商务工作意义重大。为全面推进今年的商务工作,实现全市商务工作平稳较快发展,现就全市商务工作提出以下工作要点。
       1、明确一个总体思路
      ——2016年全市商务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和全省商务经济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二十字”总体任务,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以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转变商务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流通业发展模式,提升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
      2、紧盯三大目标任务
      ——完成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2016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0亿元,增长12%。完成限上零售额1080亿元,增长12%;年净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00家以上。
      ——完成全年外贸出口目标任务。2016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87.66亿美元,增长2%。
      ——完成全年电子商务相关交易总额目标任务。2016年,全市完成电子商务相关交易总额1500亿元,增长40%。
       3、编制三个发展规划
      ——编制《南昌市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十三五”全市商务工作发展目标,提出“十三五”商务工作重点内容,明确 “十三五”全市商务经济的主要发展措施,实现全市商务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编制《南昌市2016-2020年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调研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确定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科学布局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加快建设全市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内容,实现全市电子商务产业跨越式发展。
      -----编制《南昌市2016-2020年城市配送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调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目标定位,形成功能齐全、网络完善的城市配送物流产业发展体系。
      4、推进二大类服务业
      (1)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发展融合
       ——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向塘物流基地、昌北物流枢纽、农产品物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构建现代高效物流服务体系。着力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建设,提升物流业的集散功能。重点培育和引进不少于6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企业重组升级。加快推进省级城市物流配送试点工程,建设1个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台,新建和提升改造2个配送中心,打造组建一支160辆的专业化城市配送车队。申报2016年国家城市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2016年力争认定2家5A级物流企业,5家4A级物流企业。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按照“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万千百十计划”:一是启动促进万人电商创业,开展万人电商培训;二是实施千家网店建设;三是引导百家传统制造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四是做好落实政策、农村电商、教育培训等十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我市的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体系,助推我市名品好货进驻电商产业带平台,扩大“卖南昌”、“买南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大力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积极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国内市场层级化布局,挖掘具备承接服务外包能力的企业,提升企业主体市场化能力,巩固服务贸易在全省龙头地位。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45家,增长20%;接包执行金额12.5亿美元,增长10%,其中,离岸接包执行金额2.8亿美元,增长11%。力争1家企业、2家园区、3家培训机构入选商务部服务外包“55311”工程。力争4家园区入选省级服务外包优秀园区。
      (2)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与消费升级对接
      ——积极推进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2016年高标准完成15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同时扎实推进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市民购物环境。通过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水平,在我市形成一批示范农贸市场,启动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建设更安全、更专业、更便捷的智慧农贸市场。
      ——积极推进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抓住新城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的机遇,积极推进新城区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提升老城区社区连锁便利店功能,建设完成180家以上社区连锁便利店。引导便利店发展线上线下购物的O2O模式,将实体店与网购平台结合起来,加载更多便民利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新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优化老社区商业结构布局,不断提升社区商业发展水平,打造“小而美”的社区商业服务平台,提升城市商业便利和品位。
      ——积极推进特色商业街和夜市打造。推动特色商贸业蓬勃发展,重点推进胜利路地下特色商业街、金塔逸街、玫瑰园婚庆文化商业街、厨师之乡美食文化特色街、欧罗巴欧式风情商业街、广州路青云之尚精品商业街、榕门酒吧夜市、台湾美食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努力把特色商业街、夜市建设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商旅文一体化街区,不断增强城市聚集功能,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2016年力争成功申报金塔逸街为国家级特色商业街,申报、认定一批省级、市级特色商业街。
      5、实施六项商务工程
      ——消费促进工程。加快完善城市商业基础设施,促进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积极培育信息、文化、旅游、家政、健康、养老等消费热点,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时尚方向转变。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联通互促的新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不断提升消费品质,把消费潜力转化为发展新动力。大力开展促销展会活动,组织举办第二届“福满洪城”购物消费节,继续开展美食节、购物节、绿博会等一系列展会活动。积极促进老字号发展,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社会影响广、文化特色浓的知名老字号。继续评选省级和市级老字号。
      ——外贸提升工程。以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为契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全市外贸优进优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利用南昌综合保税区政策平台优势,在区内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江西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展示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出口产品“海外仓”,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着力外贸调结构,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通过新型贸易方式培育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鼓励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览会,引导企业开拓市场、争抢订单,将南昌商品推向世界,全力稳定出口增长。
      ——产业集聚工程。在加快推进市级商业中心和物流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城市建设发展要求,重点推进新建区、大九龙湖新区、朝阳新城、象湖新城等新区商务发展规划建设,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全面繁荣城市商业。全力推进万达文化旅游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和新洪城大市场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大项目对全市商务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我市青山湖纺织服装出口产业集群等10个商贸流通产业集群和向塘综合物流产业集群等8个物流产业集群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群的辐射功能和集散功能。
       ——创业创新工程。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工程,在项目建设、平台搭建、文化培育、品牌孵化、人才培训、政策实施等方面促进商贸企业集聚区和小微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提升和完善商贸企业集聚区功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不断增强南昌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创业创新工作中的服务作用。加快出台《南昌市商贸企业集聚区认定补助和运行奖励办法》和《南昌市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补助和运行奖励办法》。力争到2016年底,全市认定市级商贸企业集聚区80个,其中省级以上商贸企业集聚区20个。
      ——改革开放工程。在全面完成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商务系统权力清单公开。落实责任清单,对接负面清单,加大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形成职权法定、权责统一、权威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推动简政放权。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沿江经济带城市,以及省内周边城市商务领域的合作,加快推进昌九、昌抚一体化。不断加大商务领域开放力度,促进区域商务合作发展。
      ——环境优化工程。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抓好“放心酒、放心油”工程,进一步规范特种行业管理。深入推进“双打”工作,不断规范零售企业的收费行为,保证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市场环境。积极推进商务领域综合执法试点改革,建设好“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平台,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商务系统党建工作和局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培养创新、务实、担当、高效、廉洁的商务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商务系统环境。
相关稿件